发布时间:2019-12-24
阅读量:1163
“远程医疗”这个概念提了数十年,已经不新了,然而新材料、AI、大数据、AR/VR等新兴技术正赋予它全新的意义与广阔的市场前景,远程医疗患者的人数也在节节攀升。
而 CMS这次提出的方案,很可能打响了远程医疗行业进一步爆发的第一枪:从医疗创业项目,到体量庞大的远程医疗公司,这个行业里的众多玩家都将有更加明确的商业化路径,也会促进这个市场继续扩张,帮助打破医疗资源不平衡的现状、提高医疗效率。医生、患者在远程医疗上的尝试都被纳入了过去的医保支付系统,不再有费用方面的后顾之忧,能通过远程看诊初步确认患者是否需要面对面的诊断,也减轻了医生的负担。
“CMS希望能利用音视频应用、病人端的健康平台等新兴技术,帮助他们方便地得到有效的医疗服务。重新设计过的家庭健康服务收费系统鼓励质量、而非数量,并去除了那些可能引起‘过度治疗’的诱因。”CMS行政管理Seema Verma说道。
除了直接爽快的“买单”,CMS还提出了一系列设想,希望能够推进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电子化信息共享、提高整体医疗行业信息透明度;同时有效地帮助医生及医疗机构减轻事务性的负担,腾出更多的经历和时间去服务病人。比如PFS方案中的另一设想:简化、流程化评估及管理处要求的文档;减少非必要的医生对于放射科助理医生的监督;减少对于门诊病人过度复杂的现状报告。
美国远程医疗的最大玩家是Teladoc,这家创立于2013年的远程医疗公司和各大医疗保险服务商及大公司服务,给患者提供远程诊断,市场占有率高达75%。而根据2017年数据,它服务的人群已经有1700万人、每年看病次数从2013年的12万增长到了接近100万。而在CMS的这项方案通过后,Teladoc很可能会迎来更多的合作方。除了像Teladoc这样大体量的远程医疗服务商以外,一系列相关创业公司也有更多商业化的机会。
比如AI+医疗机器人Catalia Health。这家公司希望通过AI机器人及算法来提供不同情境下的护理管理系统。在CMS方案通过后,在家中使用的医疗助理机器人方案就能被纳入医保系统,未来数据还可能和医疗系统打通,提供更多病人相关的洞察。
“医疗是一个涵盖很多方面、专业性很强的领域。这样的合作模式可以让专业的公司和机构做专业的事。比如在做斯坦福这个研究的时候,假如不能获取连续的、不同场景下的数据,可能就没办法有效衡量青少年压力程度等重要变量。”李江说道。
在和VivaLNK(维灵)合作的过程中,Myia首席执行官Simon MacGibbon表示,“由于VivaLNK的设备输出具备完整度和精确性,团队能够充分满足定制化的需求,让我们能专注于探索预测、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新方法。”在商业化模式更加明朗的现状下,这些玩家很可能合作打造一个全新的医疗体系:信息属于患者,医生负担减轻,医疗服务更加透明、有效,也更少地受到地域限制。
虽然CMS的政策只能影响美国的患者,然而美国作为全球最活跃的市场和最大的经济体,它的政策导向是全球远程医疗市场的一个“晴雨表”,对于中国市场也颇有借鉴意义。在中国,分级诊疗已经推行了数年,然而效用仍旧不明显。究其原因,中国医疗信息的电子化长期落后,各级医院之间的信息、系统都较为分散和割裂,也没有非常清晰的医疗服务分类,不管是康复、门诊还是住院,时常混杂在一个大型医院里。
“从现行政策来说,多点执业不需原单位同意。但我告知供职单位,在网络上有了知名度,不少患者会慕名前来,线上线下相互促进,不会影响线下工作。”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副主任医师林志淼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说道。根据新华社公布数据显示,截止2017年12月,中国已实现远程医疗在1.3万家医疗机构的覆盖,开展了超过6000万次远程病理、影像、心电诊断等服务。
由于技术进步,医学影像传递更加方便迅速、网络覆盖的扩大也让人们更容易接触到网上的诊疗资源,远程问诊成为了分级诊疗中补充复诊、会诊和术后复诊等步骤的重要环节。与此同时,中国患者的电子病历系统也正在逐步建立。从电子病例的书写、编码、功能、互联互通、管理等多个维度,推进其应用。
OMAHA联盟(Open Medical and Healthcare Alliance, OMAHA)最近发布的“当归”项目则是一个来自行业相关方的尝试,意在通过区块链推动医疗信息电子化。OMAHA由知名医疗企业、政府机构、媒体等多方共同成立,希望通过协作来推动行业标准化、规范化和提升整体效率。